2011/03/31

《卻西爾海灘》On Chesil Beach

(2007)

接在《別讓我走》之後看《卻西爾海灘》有一種微妙的續集感-

1. Ian McEwan和石黑一雄都出身於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的文學課程。
2. Keira Knightley 2007年主演的《贖罪》(Atonement),
是改編自 Ian McEwan 2001年的同名作品。
3. Carey Mulligan 會是《卻西爾海灘》的電影女主角,
導演是Sam Mendes,預計2012上映。
(update:然後IMDB的頁面又變得一片空白,
一切又變成未知數,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中研院歐美所所長李有成在導讀中寫著,
「愛德華與佛羅倫斯對性愛的不同態度究竟有多少成分是出於兩人的階級教養?
兩人的婚姻觸礁是否早根植於雙方的出身階級,而性挫敗充其量只是導火線?
句話說,他們所面對的究竟是馬克斯或是佛洛依德的問題?

好漂亮的句子喔。

相愛從來就不是兩個人的事。
伊恩用了全書大部分的篇幅來描寫愛德華和佛羅倫斯兩人成長過程的細節,
並且讓這些回憶幽靈徘徊在他們的新婚初夜。
每個更進一步的暗示,每個心中閃過的場景,每個細微的步驟,每個探索的動作,
都不只是當下的行為本身這樣單純,
而是背負著個人沉重的生命歷程,
包裹著養成他們現在模樣的社會背景。

短短的篇幅,卻承載著愛德華和佛羅倫斯兩人六十年的人生。

Sam Mendes要如何讓小說的最後一頁變成觀眾心中自然發出的感嘆?
我已經開始期待電影了 :)

2011/03/28

《Never Let Me Go》寶貝啊,寶貝,別讓我走。


Tommy, Kathy, and Ruth.



《Never Let Me Go》別讓我走。

-a novel by 石黑一雄 Kazuo Ishiguro (2005)
-a film by Mark Romanek (2010)



我先看了《別讓我走》的電影,才看原著小說。基於對原著的愛意,很多人對於小說改編的電影都會很嚴厲,但我回想了近幾年我看過的改編電影,發現其實我還蠻寬容的。我並不堅持所有情節和角色都要忠於原著,因為我想既然文字和影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本,本來就該有不一樣的編排和呈現方式;同時作為讀者和觀眾,通常我不會執著固守於一方,畢竟文字和影像兩者都有著彼此無可替代的魔力。

第一次看石黑一雄這位日裔英國作家的作品,很喜歡他對於人們相處時小動作小念頭的捕捉,朋友間的互動往往就是在這些說不清楚的細微情緒中有所波折,然後在我們都沒發覺的情況下逐步走向不可逆轉的局面。《別讓我走》的敘事方式十分跳躍,因為是31歲凱西的回憶,所以常常在說一件事之前必須先說另一件事,但這件作為引言的事通常會越講越長,等到終於回去正題時已經是十頁以後了。其實我在閱讀的時候一度覺得這樣的寫法有點故弄玄虛,但是想了想,又覺得一個人在回憶時的口吻應該就是像這樣吧,一直會有在這個時間點非提不可的事情,從四面八方湧進你的話語。

片名"Never Let Me Go"是一首情歌,來自凱西最寶貝的錄音帶。在電影裡這捲錄音帶是湯米送她的(凱西還親了湯米的臉頰////////),接下來的畫面便是凱西坐在床沿抱著枕頭,閉上眼睛陶醉的聽著這首歌:"Darling, kiss me, kiss me, and never, never, never let me go..."於是觀眾很自然的會認為凱西是在幻想她和湯米之間那若有似無小小的愛情;而打斷這少女思緒的是來自背後的無形壓力,凱西轉頭一看,房門外站著的正是面無表情的露絲。

但這一段在原著裡並不是這樣的。凱西是自己在拍賣會找到這捲錄音帶,喜歡在一個人的時候聽著這首歌,想像一名不能生育的女子,奇蹟似的生下了自己的小孩,她緊緊抱著嬰兒,唱著「寶貝啊,寶貝,別讓我走...」(小說提到的歌詞只有這樣,沒有"kiss me" or "hold me")深怕會有什麼意外發生,使她和這得來不易的孩子分離。有一次凱西獨自在房間,抱著枕頭當作是嬰兒,隨著這旋律緩緩起舞,直到歌曲快結束時,凱西才猛然察覺海爾森的「夫人」正站在門口看她-並且不停的啜泣。當年的凱西受到了驚嚇,但她不懂得其中的意涵。直到多年後,凱西和湯米去拜訪夫人,夫人回憶起那一幕...一切的謎底原來都藏在那一天夫人的淚水中。

「我看到一個新的世界很快就要來臨,更加科學化、更加有效率,是的。針對舊有的疾病將會有更多治療的方法,這是好的。但這同時也是一個嚴厲而殘酷的世界。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緊緊閉上雙眼,雙手擁抱著過去那個友善的世界,一個她內心明白已經不再存在的地方,而她還是緊抓不放,懇求它別放開她的手。...當我看到你,我的心都碎了。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幕。」-p.332

我比較喜歡小說前後呼應的安排,但也可體諒電影需要節奏,所以縮短了夫人和愛蜜莉小姐的長篇告白,直接讓主角的情緒爆發。(湯米下車怒吼的那一刻,我的心也要碎了)

「或許那只是某種趨勢的興盛和衰滅,但是對我們來說,卻是我們的生命。」-p.325


凱西和湯米帶著一絲希望前來,卻黯然而歸。
看到這張劇照心還會揪一下。

電影更動了許多像這樣的情節,縮減了主角們在海爾森發生的事件和學校師長的描寫,也刪去了大部份關於性議題的描寫。故事是以凱西-也就是「我」-的視角為中心打轉的,小說很深刻的刻劃了凱西和露絲之間既親密又疏離的關係,以及凱西和湯米這對特別的朋友從孩童到成人的情感變化,相較之下電影對於兩個女孩的矛盾情誼只是點到為止,我覺得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或許是因為讀了六年女校的我,對於露絲這種個性的女生和那種若即若離的姊妹淘模式感到很熟悉吧。


Ruth-Keira Knightley

Keira的演出很精彩。她把露絲那種強勢、霸道、愛表現、虛張聲勢的大姊頭典型演得很有說服力,令人感到壓迫但又無法真正討厭。在小說的尾聲時湯米對凱西說:「露絲她和我們是不一樣的。從一開始,甚至從我們小時候開始,我們都在努力找出真相。...但是露絲可就不一樣了,她總是想要相信發生的事情。露絲就是這樣。」是啊露絲就是這樣,她善於察言觀色,總是一直想要成為團體的領頭,進入新環境時也總是努力迎合,若要因此假裝忘記舊回憶或朋友也無妨。她想要控制她和凱西、湯米的三角關係,卻只是緩慢的把自己推入無盡的悔恨。她以為她在使世界順著她的意,但其實是她在順著世界的意而不自知。


Kathy-Carey Mulligan        Tommy-Andrew Garfield

但在他們的世界,又有誰可以讓世界順著自己的意思走?

凱西問夫人,「為什麼你們要用我們的畫作證明我們有靈魂呢?難道有人覺得我們沒有靈魂嗎?」多麼理所當然的提問,多麼令人不忍卒睹的答案。麥可貝的《絕地再生》(The Island)也是一個關於複製人倫理的故事,但可惜最後變成普通的追逐戰,但我一直記得電影中一段話,大意是這樣的:「我們的顧客以為你們只是躺在培養皿裡的人形器官集合,他們不知道你們是活蹦亂跳的人啊!」複製人的生命算是生命嗎?如果連這個前提都被推翻,那麼他們有沒有靈魂這個問題還需要繼續討論嗎?

科技能夠以前所未見的方式為人類解決許多問題,但同時也延伸出更多前所未見的問題。我們活在沒有複製人的時代,我們想像他們、討論他們,試圖在人類建立的思想體系中找到放置他們的位置,或許是因為我們潛意識中都相信,那一天的到來是遲早的事情。也許在不久的未來人類將迎接複製人的到來,我們的子孫將接手一個現在無從想像的世界,希望那時,人類能夠擁有做好萬好準備的智慧。


凱西、湯米和露絲離開了海爾森,開始面對殘酷的現實,
從他們的眼神中,除了好奇,更多的是不安和迷惘。
而我們準備好讓他們進入電影外的世界了嗎?

2011/03/21

距離



我喜歡縫隙和間隔帶來的奇妙空間感,像是不完全靠牆放的沙發,或是不最大化的電腦視窗,那四周露出的草地讓我感覺自由。

但是這種細膩維妙的小距離擺放在人跟人之間,常常一不小心就突變成了嫌隙、隔閡、鴻溝這類專門吞噬情感的詞彙。

距離可以成就無可替代的美感,也可以導致毀滅性的分歧。我總是害怕太親近、太依賴,總是小心翼翼的在人群中跳著時進時退的舞步。也許我一直懷抱這種想法-若有一天我的世界將成為一片荒蕪,在千瘡百孔的廢墟中我希望我還保有完完整整的自己。

所以對不起,也許我下意識用了同樣的標準檢視每個人,尤其是我願意坦誠願意信任的人。所以對不起,我氣你永遠不懂分寸,不懂我那小小的距離美學,也許只是因為我自私的在那片想像中的斷垣殘壁,多放了一個你,就在我的身邊。

2011/03/16

《127 Hours》

(2010)

從海報的色調就可以看出這是Danny Boyle的電影。

首先讓我先吶喊一下:James Franco!!!!!!!!!!!!!!!!!!!!!!!!!!!!!!!!!!!!!!!

這是一個一句話就可以講完的故事-「Aron Ralston在沒有告知任何人的情況下獨自前往藍約翰峽谷卻被卡在岩壁的縫隙長達五天為了逃生他最後切斷了自己的手臂。」在這種時間和空間的條件都被極度限制的情況下,如何發展出一部敘事不貧乏的好電影,對於導演和演員都是非常具挑戰性的考驗。


"Heeeeeeeeeeeelp!!!!!!!!!!!!!!!!!!"
片名"127 Hours"的標題出現的時機是落石卡住Aron的手臂那一刻,這個小細節我很喜歡。
而後鏡頭拉高拉高再拉高,Aron的呼救聲逐漸微弱不可聞,
而這個足以毀滅生命的岩壁縫隙,不過是黃褐色遼闊大地的一條小細線。


因為時間被限制,所以在127小時中回顧Aron的一生,在生命即將消逝之前爬梳所有命運的線索,或許爸爸叫醒他看日出的那一刻、沸騰球場的觀眾席上離開女友的那一刻,都是這顆石頭落下的原因。也因為生命即將消逝,所以在最後一次呼吸之前,遙想那神聖不可觸碰的未來,或許那裡會有一張沙發、一個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

因為空間被限制,所以Aron的思緒長出了翅膀帶著觀眾飛離這個夾縫;如果沒有被困住,可以去參加有史酷比充氣娃娃的派對、可以輕易的拿到後車箱的飲料...可以再去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所以就算這個故事一句話就可以說完,這部94分鐘的電影也一點都不枯燥。Danny Boyle最好的作品仍然是猜火車(對不起我真的不喜歡貧民百萬富翁),但我覺得是《127小時》那本該單調的畫面和情節,讓他的幻想、奇觀、暈眩、色彩斑爛式風格得以完全展現。


電影的開頭讓我們了解Aron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樂觀開朗,無拘無束,自信中帶著臭屁,瀟灑不羈中的個性也暗示著不夠成熟的處事態度。但是在這127小時內他對著大自然反省,人類的渺小使他學會了謙卑。只要繼續活著,一切都還有希望。

 

↑ James Franco-電影中的Aron Ralston
↓ Aron Ralston本尊的錄影



終於到了小詹時間了!!!

這部電影是小詹的電影生涯非常重要的作品,不只是因為他以這個角色入圍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也不只是因為他也剛好主持今年的奧斯卡,也不只是因為Danny Boyle是個金獎導演。

imdb在演員的名字後面都會放一部他/她的代表作,有好長好長一段時間James Franco後頭跟著的都是Spider-Man 2 (2004),現在則是--

James Franco (I) (Actor, 127 Hours (2010)) 
 birth name "James Edward Franco"

是的,在Howl&127 Hours之後,小詹終於坐穩男主角位置了。雖然我相信他還是熱愛著到處客串 :p


Aron Ralston & James Franco

2011/03/11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deactivate your account?

當我決定要停用我的臉書帳號的時候他出現了一個頁面擺了一些我和朋友們的照片然後說XX will miss you, OOO will miss you, @@ will miss you, ## will miss you..............

有夠賤。

2011/03/09

unfriend



so easy, so cruel.

要說超過幾句話才算朋友?要知道彼此多少事情才算朋友?
而要多久沒有聯絡才不算朋友?要經歷過多嚴重的變故才不算朋友?
是不是有一個隱形的度量衡在測量著這一切,甚至連我們自己都沒有發覺。
超過了某個刻度,味道就餿了,就再也無法挽回了。

有時候彼此都了然於心反而是最可怕的。

科技是什麼,科技是只要一個鍵就可以切斷原先並不具象也無法量化的東西,像是友誼。

2011/03/08

Trailers collection (2011/02)

《Rio》/里約大冒險

福斯在ice age4之前推出的動畫片
Jesse Eisenberg+Anne Hathaway!!!!!!!
好可愛的配音~~
兩隻藍鸚鵡的巴西里約熱內盧嘉年華之旅
可以點點看youtube首頁 現在有好大的廣告
(update:中文配音名單出爐-許仁杰和徐佳瑩 恩 蠻奇妙的)



《Kung Fu Panda 2》/功夫熊貓2

夢工廠今年也要推兩部 功夫熊貓2之後是鞋貓劍客
Gary Oldman加入配音陣容
配一隻很帥的孔雀(0:40)!
但預告看起來就是熱鬧有餘的感覺



《Puss in Boots》/鞋貓劍客

說鞋貓鞋貓就到~但這是Teaser而已
正式版預告還沒出來



《Cars 2》

來看看大家的最大勁敵車車2!!!
雖然Cars是皮克斯評價最普通的一部(雖然我看到哭哈哈哈哈)
而且第一集在奧斯卡輸給了Happy feet
但這部非常受兒童歡迎 周邊賣得嚇嚇叫
所以也許這部續集的商業企圖本來就大過藝術成就企圖吧 :p



《Water For Elephants》/大象的眼淚

馬戲團的故事。
Reese Witherspoon+Robert Pattinson
還有可愛的Christoph Waltz大叔!!!!!
看到帕汀森先生演正常人還是有點不習慣哈哈
Reese還是很美:)



《Girl Walks Into a Bar》

Josh Hartnett!!
一個晚上十個酒吧的喜劇故事
小喬終於有新片 當然要宣傳一下啊!!
雖然他再不減肥我都快忘記我以前多麼愛他了
他在預告中猛然一看好像Leo喔
這片還有可愛的Alexis Bledel



《The Hangover:Part II》/醉後大丈夫2

只是Teaser 正式版預告還要等
和鞋貓的Teaser一樣 走一個主角瀟灑往前走的風格:p
這次是Ed Helms要結婚了 大家到曼谷參加婚禮~
Liam Neeson加入演出陣容



《Paul》/我們撞到外星人

兩個英國漫畫迷到美國旅遊 卻在神秘的第51區管制區外遇上了外星人..
Simon Pegg+Nick Frost!!!!!!!!
Seth Rogen是Paul的配音好好笑喔~

2011/03/03

《入夜》Into the Night

(2010)

嘿嘿嘿我有卜爺爺的簽名,他在簽的時候還有念出我的名字喔 :D

為了彌補失手犯下的大錯,你願意付出多少?又,究竟多少才算足夠?

我放不下另一個結局。

我懂了為什麼卜洛克要在小說的後記和座談會上不斷提及他對於最終結局的猶疑,
該走安全的路,或是放膽留給讀者一個惱人但後勁十足的收尾?

另一個黑暗的結局實在太漂亮,
我寧可相信當初伍立奇先生並非筆誤,
因為這樣的開頭就是為了這樣的結尾而生。

我喜歡黛兒那一段,對我來說黛兒是最真實的人物,無足輕重但不可一世。

這是陪我度過漫長轉機的書,作個紀念 : )


「瑪德蓮這樣想,每個人在心裡都有兩個自己。一個是我們錯過的可能性,一個才是現在的模樣。」

「死亡就這麼一瞬間。就一秒鐘。死亡的本質就這樣,要長也長不了。就算是求死不得、拖拖拉拉的斷氣,到最後一秒,還是嘎然斷氣。...內心蘊藏的知識,就此湮滅,專長、天份、竅門、缺憾,再也不可能用相同的比例、成分與程度,重新組合出一副一模一樣的心靈。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生命歷程,就此退出世上數億人口的茫茫眾生。無可取代的記憶、經歷、失望、恨意、愛情、計畫與希望,成為往日雲煙。一切--在這一瞬間,消弭、滅絕、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