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7

Brothers -《變奏曲》與《窒愛》


         《變奏曲》Brødre (Brothers) (2004)                  《窒愛》Brothers (2009)

人名對照:變奏曲/窒愛
女主角-莎拉/葛蕾絲
哥哥-麥可/山姆
弟弟-傑尼/湯米

1
連續看了同一個劇本拍出來的電影真是蠻累的,何況這兩部真的像得不得了,九成以上的場景順序甚至台詞都幾乎相同,只有一些小地方和結尾的處理有些不同。一部好的翻拍作品應該要加入導演自己特別的視角觀點或主角個人的再詮釋魅力,而《窒愛》在這分面是不太及格的。

2
《變奏曲》裡有許多眼睛的特寫,睫毛一眨一眨那樣近的特寫。看的時候就一直聯想到我很喜歡的《婚禮之後》,查了一下原來是同一個丹麥導演Susanne Bier的作品,我想她應該是個著迷於捕捉眼神的人。尤其男主角Ulrich Thomsen有一雙美麗的藍眼睛。

3
《變奏曲》的鏡頭實在美太多,光第一幕就贏了。我好喜歡有一幕女主角莎拉站在窗後看著傑尼和女兒們玩耍,電話響了她邊講邊轉身,三人嬉戲的畫面透過玻璃倒映在她深色衣服的形狀上,然後隨著她的移動而漸漸消失。那通電話告知了麥可生還的消息,也預告了此刻的平靜即將被徹底打碎,只是那時還沒有人知道。

4
我喜歡《窒愛》為大女兒加的那一場吊橋散步戲,大女兒覺得妹妹人見人愛(妹妹長得比較可愛是真的),湯米也一直活在優秀哥哥的陰影下,這種叔姪間的心靈交流使得後來大女兒在餐桌上的爆發更有張力。

5
在我的生命經驗中還沒有接觸過真正的PTSD患者,但在電影或影集中倒是看過很多,像是暴力衝擊中的Bale、震撼效應中湯米伯的兒子、實習醫生中的Owen...等等。《變奏曲》的男主角Ulrich Thomsen把PTSD症狀演得很有說服力,外表看似無異狀,也能夠跟他人正常互動,但是一被刺中傷口便成為發狂的野獸。或許是因為劇本需要,《窒愛》的男主角蜘蛛人Tobey則是走槁木死灰全副武裝刺蝟型路線,表情僵硬、兩眼發直、皮笑肉不笑,和從前比起來已經是另外一個人。我們可以比較兩個男主角是怎麼面對下屬的遺孀和他嗷嗷待哺的兒子:Tobey是直挺挺站著瞪視向他爬過來的小嬰兒,而Ulrich Thomsen則是親自登門拜訪,親切有禮並說著謊言。最後Ulrich Thomsen進的是監獄,Tobey則是進了精神病院(是吧?),也許這不同的境遇就是兩位男主角對角色的詮釋有所差別的原因。

6
娜娜比較可惜,她的演技能發揮的不只如此,和原作稍微不同的小細節使她的角色少了一些內在糾結,其實從兩部電影的海報就可見端倪。《窒愛》中把她和湯米那一場重要的談心吻戲搞得好像高中生,什麼「你以為我是那種乖乖牌嗎」、「雖然我是有跟足球隊員約會啦」之類的。把他們的接吻安排在這個喝著酒又點著蠟燭燈光好氣氛佳的夜晚,比較像是寂寞苦悶又意亂情迷。但《變奏曲》裡的接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女主角收到女兒們和傑尼送的生日禮物時,女兒蹦跳跑回屋內,剩下相視而笑的兩人;雖然這一吻也是感動感激的成分居多,但比起《窒愛》的吻已經多了一些什麼。所以在結局傑尼聽到女主角在樓上淋浴的聲音,放下手邊工作跑上樓去然後又跑下樓的這一幕,配上女主角聽見聲響的回眸...含意如此節制卻明瞭。這是在《窒愛》的結局中沒有的一幕。


7
在最後的探視戲,《窒愛》為男主角多加了一段口白,大意是「只有死人看得見戰爭的結局。我已經死了一次,我還能活回來嗎?」導演在電影最末作出對戰爭的控訴,呼應之前Tobey跑去請求長官讓他快點回崗位,因為他沒辦法待在家裡,因為「沒有人能懂」-《危機倒數》告訴我們,戰爭是會上癮的毒品,頂尖的拆彈高手回到日常生活中連玉米脆片都不會買。可惜前面鋪陳的戰地場景、飛機爆炸墜毀過程的處理都略嫌草率,和《變奏曲》相較之下那種絕望和震撼就不夠深刻了。

8
本來想隨手寫寫就好,不知不覺越寫越多。我是喜歡這兩部電影的,只是既然《窒愛》是翻拍作,我會給予更高的期待(而且我又這麼愛娜娜)。

9
《窒愛》裡還是長髮的Carey Mulligan唷呼~這個角色的戲份在《變奏曲》其實蠻關鍵的,但在《窒愛》裡變得沒什麼存在感,可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