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0

《東京奏鳴曲》Tokyo Sonata

  (2008)


《送行者》(おくりびと)描述一位因樂團解散而失業的大提琴手,帶著妻子回到家鄉找工作,卻意外的當上禮儀師的故事;《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的男主角是一位失業的畫作修復師,帶著妻小回老家參與家庭聚會,在言談中極力對父母隱瞞自己失業的事實;《東京奏鳴曲》(Tokyo Sonata)更是直接血淋淋的剖析日本嚴重的失業問題-身為一家之主的男主角被公司裁員了,因為老闆認為「請一個日本人的工錢可以外包三個中國人」,受到嚴重打擊的他仍然每天穿西裝打領帶提著公事包假裝去上班,但其實是到街友聚集的公園流浪,領取善心人士提供的食物。

若不是男主角帶著我們親眼看見,還真不敢相信原來所謂的「街友」之中,有那麼多人其實從家裡出發時都是西裝筆挺的;這不是危言聳聽,從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之前,就已經可以從日本新聞裡看見失業者流連在網咖、公共圖書館、公園等地方的報導,這些人幾乎都是男性,而且令人驚訝的是年齡層從二十餘歲到中年都有,這些人不敢告知家人失業的事實,失業總讓人聯想到失敗和無能,他們為了維護傳統的男性尊嚴,寧願小心翼翼的過著謊言編織成的生活;男主角在公園遇見了同樣失業的同學,發現他甚至將手機設定成每小時自動響五次,營造業務忙碌的假像。

其實自從1980年代的經濟泡沫化之後,日本許多企業就不再採用傳統的「終身雇用制」,年輕人也不再期待在同一家公司終身服務,企業不斷的縮減規模、進行重組裁員,許多員工只好成為臨時派遣員工,接受外包的工作,目前日本勞力之中高達三分之一是派遣員工,就算是正職員工對於前景也是充滿著茫然與不確定,擔心會被便宜的派遣員取代。《東京奏鳴曲》那大排長龍的職業介紹所,長長的迴旋樓梯排滿穿著西裝的失業者,他們可能從前都事業有成、意氣風發,但在這個隊伍裡大家都一樣渺小,沒有誰比誰高貴。男主角本來還執著著他在以前公司課長的身分,對介紹所的工作顯得不甘願,但負責人給了他一句當頭棒喝:「還想要和以前一樣的職稱和薪水是不可能的!」讓他真正認清事實,最後甚至去當了大賣場的臨時清潔工;在下班後他驚訝的發現,指導他清潔工作的前輩,竟然在換上了比他更高檔的西裝回家-原來大家都是這樣子過生活的,連之前比他高薪的人都願意做這種勞力工作了,他又能抱怨什麼呢?


但《東京奏鳴曲》所要探討的不只是失業。男主角的大兒子想要簽下志願書去當美國的傭兵,小兒子在學校揭穿老師的言行不一,和老師發生衝突,又瞞著父母將營養午餐錢拿去學鋼琴;失業的爸爸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而更加嚴厲的管教兩個小孩,以致於大兒子一走了之,小兒子在失手之下被他推下樓梯。整部電影傳達的是一種父親/師長/國家威嚴的閹割,爸爸放不下自尊向家人坦承失業,偷偷的去當清潔工;老師道貌岸然的責罵學生看黃色漫畫,卻被學生指控看見他在電車上看色情書刊;年輕世代對自己的國家不再百分百認同,轉而投靠西方強權的勢力,寧願當外國的傭兵也不願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當這些以往理所當然的社會象徵都喪失了權威性,日本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呢?在2010年,一直是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的日本被鄰近的中國超越,引以為傲的汽車企業TOYOTA也發生了全球召回產品的重大事件,年底的統計顯示失業率仍超過5%,隨之而來的是日圓貶值、家庭崩解、老年人口無人照顧以及自殺人數的居高不下,新上任的民主黨也無力挽救這日本史上第三度的經濟衰退,以及連帶而來的種種社會問題。

然而,《東京奏鳴曲》那琴聲悠揚的結尾,似乎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答案。經濟大躍進了又泡沫化了,金錢得到了又丟失了,唯一亙古不變的是人類心靈的結晶-藝術。小兒子專注的彈奏著宛如天籟的鋼琴曲,在場的每個人都屏息聆聽,彷彿在生活的困頓中得到了某種救贖。日本的時尚、藝術產業一向獨步全球,包括設計、動畫、漫畫、時裝等,但這些職業在經濟危機時可能會被率先剔除-例如《送行者》的男主角是大提琴手,《橫山家之味》的男主角則是畫作修復師,他們都在財務緊縮時被犧牲了,但是現在許多人開始相信,日本的明日希望會是一種商業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新面貌,不再仰賴製造業或金融業,而是重拾那些在拼經濟時人類忽略的美好事物,並努力尋求其中的平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